


【推进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资产管理 促进企业内控管理
作者: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01-21 浏览量:4271
企业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同时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其中资产内部控制管理更是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只有搞好资产管理,保证资产充分、有效地发挥其效能,才能取得良好的资产效益,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近年来,集团公司通过多种管理措施提升集团各单位资产管理水平,使集团整体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是编制并细化了集团资产编码表为今后资产的系统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加强集团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为集团资产的规范化核算与管理奠定了基础;三是在OA系统上建立了一整套资产购置、调拨、报废处置的电子审批流程,提高了资产管理效率,规范了资产管理流程;四是利用财务软件NC系统对资产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使集团资产的管理逐步走向信息化;五是对各单位资产进行常态化检查,并对相关账务进行及时处理,提高了资产利用效率;六是通过财务供应链模块,通过软件梳理存货管理流程,规范存货财务核算,最终达到保证企业存货安全、完整的目的。
通过以上管理措施的实施开展,提高了集团各单位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使加强资产管理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但是,想要达到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使资产保值、增值的最终目的,集团各单位特别是资产管理基础相对薄弱的单位仍需继续加强集团内部的资产管理,必须做好、做实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把好采购第一关
资产管理一定要从最初决定购买的那一刻起开始管理,即从最初做采购预算的那一刻进行管理。每年的采购预算都要慎重考虑,经过细致论证后方可获批。由于年度预算的周期长,而实际的业务环境变化很快,即使有了年度的采购预算,在实施每一项具体的采购计划前,仍需由业务部门提出具体的采购申请以及详细的采购可行性报告,获得相关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采购。
对于预算外的采购投资,更需要结合业务情况,谨慎考虑。因为投资与费用不同,一项投资的效益往往要在多年以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审批投资采购一定要比审批费用更为严格,以避免出现后期的资产闲置、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的出现。
资产购置完成后要履行严格的交接验收程序,实物资产同合同、订单、收货单以及发票进行三单审核后方能办理入账以及付款手续。
二、严控资产处置环节
资产无论是报废,还是进行转售,都必须有严格的流程与文档资料支持。资产的处置需由财务部、审计部、信息中心、设备管理部门等共同参与完成处置。各部门各司其职,财务部、审计部负责督查处置的全过程,核对账务与处置资产是否相符;信息中心、设备管理部门负责鉴定资产是否达到报废条件,提出资产处置的技术性意见。
三、“用”好资产,提高效率
要想“用”的明白、“用”的高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每一项资产都必须有相应的管理责任人,保证资产的完整并掌握资产的使用状态。
其次,财务部的资产管理人员要与公司其他部门的资产管理员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通过他们的报告来掌握公司资产情况。在职责分工上,财务需定期提供给每一位资产管理员所辖的资产清单,让其了解公司资产的账目情况,以便其进行跟踪与盘点,对不符事项进行报告。这样的定期自查是非常必要的一种管理手段,在此基础上财务人员再进行抽查和清查。
四、合理调剂、利用、盘活闲置资产
任何一家企业在发展存续多年之后,都会或多或少出现长期闲置不用的资产。合理的调剂、利用、盘活闲置资产,是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关键。各分子公司上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公司闲置资产,创造经济效益。
第一,建立各公司闲置资产信息库,优化资产配置。将闲置资产在集团内部进行互相调剂,相互调拨,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第二,利用资产租赁,盘活闲置资产。考虑将闲置资产对外出租,增加本单位收入的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盘活闲置资产。
第三,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拍卖、转让闲置资产,深度挖掘闲置资产的经济潜力。
第四,通过鼓励员工技术创新,改造闲置资产。很多闲置资产是由于技术落后,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被闲置的。把闲置资产通过技术手段改进,从而达到盘活企业闲置资产的目的。
随着集团发展脚步的加快,参与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管好公司资产,解决好公司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来说意义重大。真正管好、利用好公司各项资产可以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和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公司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近年来,集团公司通过多种管理措施提升集团各单位资产管理水平,使集团整体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是编制并细化了集团资产编码表为今后资产的系统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加强集团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为集团资产的规范化核算与管理奠定了基础;三是在OA系统上建立了一整套资产购置、调拨、报废处置的电子审批流程,提高了资产管理效率,规范了资产管理流程;四是利用财务软件NC系统对资产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使集团资产的管理逐步走向信息化;五是对各单位资产进行常态化检查,并对相关账务进行及时处理,提高了资产利用效率;六是通过财务供应链模块,通过软件梳理存货管理流程,规范存货财务核算,最终达到保证企业存货安全、完整的目的。
通过以上管理措施的实施开展,提高了集团各单位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使加强资产管理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但是,想要达到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使资产保值、增值的最终目的,集团各单位特别是资产管理基础相对薄弱的单位仍需继续加强集团内部的资产管理,必须做好、做实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把好采购第一关
资产管理一定要从最初决定购买的那一刻起开始管理,即从最初做采购预算的那一刻进行管理。每年的采购预算都要慎重考虑,经过细致论证后方可获批。由于年度预算的周期长,而实际的业务环境变化很快,即使有了年度的采购预算,在实施每一项具体的采购计划前,仍需由业务部门提出具体的采购申请以及详细的采购可行性报告,获得相关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采购。
对于预算外的采购投资,更需要结合业务情况,谨慎考虑。因为投资与费用不同,一项投资的效益往往要在多年以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审批投资采购一定要比审批费用更为严格,以避免出现后期的资产闲置、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的出现。
资产购置完成后要履行严格的交接验收程序,实物资产同合同、订单、收货单以及发票进行三单审核后方能办理入账以及付款手续。
二、严控资产处置环节
资产无论是报废,还是进行转售,都必须有严格的流程与文档资料支持。资产的处置需由财务部、审计部、信息中心、设备管理部门等共同参与完成处置。各部门各司其职,财务部、审计部负责督查处置的全过程,核对账务与处置资产是否相符;信息中心、设备管理部门负责鉴定资产是否达到报废条件,提出资产处置的技术性意见。
三、“用”好资产,提高效率
要想“用”的明白、“用”的高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每一项资产都必须有相应的管理责任人,保证资产的完整并掌握资产的使用状态。
其次,财务部的资产管理人员要与公司其他部门的资产管理员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通过他们的报告来掌握公司资产情况。在职责分工上,财务需定期提供给每一位资产管理员所辖的资产清单,让其了解公司资产的账目情况,以便其进行跟踪与盘点,对不符事项进行报告。这样的定期自查是非常必要的一种管理手段,在此基础上财务人员再进行抽查和清查。
四、合理调剂、利用、盘活闲置资产
任何一家企业在发展存续多年之后,都会或多或少出现长期闲置不用的资产。合理的调剂、利用、盘活闲置资产,是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关键。各分子公司上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公司闲置资产,创造经济效益。
第一,建立各公司闲置资产信息库,优化资产配置。将闲置资产在集团内部进行互相调剂,相互调拨,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第二,利用资产租赁,盘活闲置资产。考虑将闲置资产对外出租,增加本单位收入的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盘活闲置资产。
第三,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拍卖、转让闲置资产,深度挖掘闲置资产的经济潜力。
第四,通过鼓励员工技术创新,改造闲置资产。很多闲置资产是由于技术落后,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被闲置的。把闲置资产通过技术手段改进,从而达到盘活企业闲置资产的目的。
随着集团发展脚步的加快,参与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管好公司资产,解决好公司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来说意义重大。真正管好、利用好公司各项资产可以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和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公司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